中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校长翟福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上的讲话的通知
豫工院党办〔2018〕1号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委各部门:
现将校长翟福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上的讲话予以印发,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积极学习、认真领会、高效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我校落地生根。
附件:校长翟福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上的讲话
2018年1月5日
附件
走进新时代践行新思想肩负新使命
以高质量发展写好建设国家优质校的
奋进之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校长 翟福生
(2018年1月2日)
老师们,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就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来说,报告是一个政治宣言;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报告是一个行动纲领;就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来说,报告是一个宏伟蓝图;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理论创新来说,报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报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月12日,胡书记给大家做了一场精彩报告,紧紧结合学校实际,就“融入新时代、聚焦新要求、开启新征程,奋力谱写学院优质校建设新篇章”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以“走进新时代、践行新思想、肩负新使命,以高质量发展写好建设国家优质校的奋进之笔”为题,就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十九大在我校贯彻落实,和大家谈谈我的思考和理解。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明确历史新方位,准确把握十九大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要求
古人云:“辩方位而正则”。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科学判断所处历史方位,是保证其理论、路线、政策和工作既不割裂于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关键。可以说,历史方位的把握越自觉、判断越科学,前进目标就会越明确,应对措施就会越切实,各项工作就会越有成效。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上,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上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明确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既是总结历史的尺度,更是面向未来的时代号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置于首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总体方向,并对教育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一是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这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报告率先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一个摆位的问题,就是教育在整个国家事业当中是一个什么位置,是一个“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非常清晰的。紧接着提出了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要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教育强国”,一个是“教育现代化”,另外一个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变化,可以回溯到改革开放之初,纵贯近40年奋斗历程。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看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巨大优势。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此后的历次党代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多次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优先发展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确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要求。可以说,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定位,就是始终要求现代化建设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同时要求教育自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的体会是,正是由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性判断,才充分显示出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总方位、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总方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总要求,这三者将是融为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出发,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形成更大合力。
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原来设想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提早到2035年,并对本世纪中叶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目标。这意味着从现在起就要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更要牢固树立,教育现代化更要超前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分阶段目标任务也将尽快确立。与此相关,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统领,瞄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开新的步伐。这些都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目标任务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在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价值基点等方面的顶层决策,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二是党的十九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战略新部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今后教育发展的任务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义务教育要从均衡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强调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统筹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体系建设上使其更为融合;通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任务从倡导性的“推动”提升为刚性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要求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可以说,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方位部署,面对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全面学习、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用新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今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把握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党的十九大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办好高水平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是这样描述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第五部分经济体系里面有一段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讲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讲到就业问题,提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尽管不是针对职业教育来讲,但是与职业教育非常密切。这些要求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个人认为,十九大关于职业教育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第一层面就是职业教育仍然是在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这一总方针下来进行规划的,是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分量是很重的。第二层面就是职业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就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还不完善。第三个层面就是改革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动力。改革重点就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体系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深化”改革是我们的基本手段。十九大将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加强,教育与培训、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的有效衔接,将其完善成一个有机体系是我们落实十九大重要部署、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认清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高等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13亿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不断增强。用陈宝生部长的话来说,就是我国教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意味着中国教育的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这是我们多年教育发展积累的结果。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家事业“同频共振”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规模世界最大、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培养能力大幅提升、公平作用日益彰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实践中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模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已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学校发展也踏上了新征程,正处于强化内涵、凝练特色、提质增效、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规模稳中求进,内涵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必须把握大局大势,保持清醒头脑,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从有利条件看,抓发展机遇正逢其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战略开启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新征程,对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互联网+”战略跨界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对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命题;“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办学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精准扶贫战略需要职业教育承担更多新的历史责任,这些都有利于学校自我加压,加快改革,走强化内涵、提升质量和突出特色发展之路。政策利好效应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制度,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同时在政策配套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也逐步增大。职业教育进入“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学校坚定发展信心,促成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搭建新舞台。十九大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并对如何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中找准位置,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为军民融合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综合竞争优势正在形成。经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已经进入全省、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特别是学校办学方向日益明确,办学思路不断完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全校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谋发展求突破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学校科学发展呈现出光明前景。
从不利因素看,破发展难题刻不容缓。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数量的急剧扩张,生源数量的相对减少,教育供求关系从“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教育需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导致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部分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步伐加快,学校面临来自应用型本科和专科高职的双重竞争压力。提质增效迫在眉睫。当前,学校生源类型多样化和招生渠道多元化,导致生源素质差异化明显,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方式构成了革命性冲击,先进工艺的广泛运用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面临着由“以量求势”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体量大而不均不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上去了,从规模上讲已进入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方阵。但从内部看,学校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的专业在校生多到上千人,有的专业在校生少到几十人。学校开办有60个专业,能在省内国内叫得响亮的少之又少。在师资队伍上,我们职教专家、教学名师也不少,但能够进入各类专家库担任有关专家的还不多。校企合而不作不深。河南军工职教集团在校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军工行业办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职教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需要继续完善;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不够,标志性合作项目和合作成果少,紧密型、稳定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数量不足;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在服务军工行业进步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贡献度不高;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项目较少,社会服务规模及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
老师们、同志们!总体上讲,学校现在在外名声很大,近段时间在朋友圈广泛流传的学校两个排名,一个是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及地区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学校获得在全国1346所专科院校中排名第36位、在河南省75所专科院校中排名第1位的好成绩;一个是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评选中,学校获全国高职院校排名第25位的好成绩。12月初我和贾庆成副校长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河南省高职重点工作推进会暨2017年高职骨干校长专题研修班,众多兄弟院校都对我们工作给以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要来考察学习,关上门来说,我们现在的办学水平和社会给我们的高度评价还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盲目乐观、沾沾自喜。正如前面所讲,现在,我们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挑战异常严峻。如果把握得好,就能占据主动、乘势而上,保持优势、跨越发展;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陷入被动、贻误发展,就会与省内外领先职业院校的差距越拉越大。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应时合势、保持定力,拉高标杆、抓住关键,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扬滚石上山的精神,奋力拼搏,在提质量、扬优势、补短板上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学校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认准努力新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建设国家优质校肩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之使命,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打好“提高质量”“扬长补短”“创建品牌”三大攻坚战,努力书写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奋进之笔、得意之作。关于学校的总体工作,胡书记在去年12月12的专题辅导和党课中讲的非常全面也非常具体,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今天我着重就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推进学校优质校建设谈一些体会和要求。
推进国家优质校建设,是教育部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后提出的“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新目标,目的是为高职战线树立起改革发展的“新标杆”。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优质校建设就是高职院校“双一流”。与前面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不同的是,示范校、骨干校是教育部先制定标准,高职院校按标准申报、建设,然后教育部组织专家验收。优质校建设是一种动态调整机制,体现院校工作的张力,重结果重服务,优胜劣汰;是院校申报建设,然后教育部组织验收,建设过程是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今年就是教育部验收之年,我们必须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关于优质校建设,教育部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十分明确的指标体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是这样描述的:开展优质学校建设,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争创国际先进水平。高职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把优质校要实现的目标,概括为六个方面: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综合以上方面,结合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产教融合为建设主线,建设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论断。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这是今后我们深化产教融合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研发设计、数字创意、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十三五”期间河南提出了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常态下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省自贸区)”、建设“四个强省(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现代农业、网络经济。)”,特别是聚焦“三区一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教育教学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部署,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和我省经济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整体实力的角度,以机械设计与制造类、机电自动化类、汽车服务类、城乡建设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6个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以省级立项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骨干专业建设为重点,从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发展措施、毕业要求明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政策条件保障、持续改进落实等七个方面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专业,在区域和行业有影响力的省级品牌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初步形成品牌带动,为我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为服务“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以教学诊断与改进为平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关键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核心是建立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方式。要坚持全面质量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实施分培养改革,推进人才差异化培养。要切实做好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完善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建立专业建设与发展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师个人发展标准、学生个人发展标准、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标准、内部治理体系完善标准等体系,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制度建设责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将各管控事项工作流程与制度建设相配套,形成内控机制。
(三)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载体,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在学校育人基础上实现以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教育形式,教育部正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有效手段。一是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同时探索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建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制度化发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顶岗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对我校办学的引领作用,丰富军工职教集团内涵,提升学校与军工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水平。构建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体系,新增一批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二是利用高分南阳分中心开展数据应用与推广工作,加快产业化应用进程。加强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河南北斗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北斗南阳分中心,扩大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南阳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推进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北京二十一世纪公司共建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共建“航天军民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航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河南省恩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通用航空学院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加快产教融合和军民融合步伐,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四)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十九大确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立足学校现状,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推动学校均衡充分全面发展。一是着力打造卓越的教学团队。十九大后,习近平主持威尼斯wnsr9778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以专业群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加快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大力支持现有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带头人开展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境外著名职业院校或跨国公司进修学习,提升教师指导与咨询的知识能力、教学专长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研究和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教师卓越素养,着力培养一批在本专业、本地区行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专业领军人才。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优秀学生。制定学校《创新创业实施意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遴选一批专业关联的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成果,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培育孵化、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成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国家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培养,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等关键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三是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水平。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变革的挑战和要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管理服务与资源服务信息化支撑平台。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省级立项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以校级立项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建设2-3个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左右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以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以上、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左右。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建成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学籍管理、人员管理、资产及设备管理、日常教学、实习跟踪、流程监控等重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强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坚持开放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推动经济发展能力。加强与国际大型集团合作,推进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务实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专科层次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培养,继续推进“加拿大留学就业一体化”项目。加强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教育机构在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进师生国际交流,聘请海外专家到校访问、讲学、开展学术交流。五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技术服务成效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激励教职工积极承担技术服务项目研究,提高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投入专项资金,加强科研工作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转型的需要,结合学校专业优势,科学谋划凝练学校科技服务领域和方向。六是强力实施校区扩建攻坚战。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我们将面临着国家金融政策调整、全面化解政府债务的新政,再加上南阳市政府对划拨地征收土地出让金等政策制约,新区征地和扩建面临着更多的难题。但是,我们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加快已征土地办证手续,在保持学校正常发展和增加教职工收入的基础上,推进南大门、主干道和教学楼、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努力做好校园绿化、美化,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老师们,同志们!建设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是一场硬仗,既有攻坚战,也有持久战,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啃硬骨头。在座各位都是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工作能力,掌握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弘扬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优良作风,把握形势、清醒忧患,抢抓机遇、加压增责、团结拼搏、善做善成,才能实现“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
(一)勇于解放思想,奋力争先。坚持登高望远,开拓视野,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全面审视学校发展,用省内外先进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深刻启迪学校,着力打破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在思维方式、发展理念上当领跑者,以思维方式转变带动行为方式、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有解思维,认真研究新政策、新模式、新业态,善于运用政策红利、改革创新推动工作,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不断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打开工作新局面,强化赶超意识、争先意识,不断拉高工作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大兴学习之风,提升本领。增强本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的危机感,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以学习贏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能力。紧紧围绕新时代学校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岗位职责,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强化知识储备,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群众学,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
(三)敢于担当尽责,用心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把功夫用在平时,对承担的工作要钻进去、研究透,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概念化、表面化,大兴调研之风,深入基层,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听取意见,切实把情况搞透,把思路搞准、把举措搞实。坚持实事求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谋事干事上,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杜绝做负功,争当新时代的实干家。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学校各项工作排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深耕细作、精准发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四)积极奋发作为,只争朝夕。“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创造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我们要自觉肩负起学校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明确的目标任务、定下的思路举措,说了算、定了干,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切实提高执行力。着力攻坚克难,拿出滚石上山的拼劲、蚂蚁啃骨的韧劲,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在破难解困、攻城拔寨中显忠诚、显能力、显担当。焕发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夙夜在公、恪尽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推动学校发展。
老师们,同志们!征程万里风华正茂,重担千钧策马扬鞭!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迈向建设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新征程中再创新辉煌!
中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1月5日印发